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首页>>综合实践网>>成果展示>>正文
2020-2021-2优秀报告参赛作品展(品味经典)
2022-05-02 15:57  

品味经典第01

读毛泽东的《实践论》有感

读完毛泽东的《实践论》,我想起了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大概意思是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获得知识是实践的成果,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阐述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强调知行合一。同样,回顾《实践论》,它也强调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具体地阐释和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及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因此,读完《实践论》全文后,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我对其中的观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实践论》是毛泽东在19377月写成的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其创作背景是由于认识和实践的脱离,以及认识的片面性,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错误思想,使中国革命在1931—1934年遭受了极大的损失。于是《实践论》就是毛泽东借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来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正确认识社会局势,统一党内思想,让革命恢复正规的重要著作之一。

就《实践论》的内容来看,它主要围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这两大方面来展开的,具体包括:

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一)文章提到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来源,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即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文章还举了工作的例子来证明这一点,就是如果我们想要在工作上取得自己预期的结果,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符合,我们就会失败。(二)认识具有能动作用,即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文章中提到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看重理论,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不但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的时候,还在于为尔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的时候。

二、认识的辩证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是由低级向高级、由浅入深、有片面到全面发展的。(一)人在实践过程中,开始只是看到过程中各个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这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更深入地把握到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这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文章列举了考察延安团人员前后的观察判断结果的不同来证明了这一观点。为了进一步证明认识的逐渐深化运动,文章还分别列举了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战争的领导者对战争的认识变化三个例子,使读者对认识发展的过程有了深刻理解。(二)文章接着强调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到理性认识后并没有结束,还必须到革命的实践中去,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三)文章还强调人的认识过程反复经过这两次飞跃,对于某一发展阶段内的某一客观过程的认识运动,算是完成了,但是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因为任何过程受到内部矛盾的影响,会向前推移发展。

三、文章批判了右倾和左倾错误思想。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把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相分离。

四、最后根据世界发展实际,文章还阐述了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任务,并作出了“世界到了全人类都自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时候,那就是世界的共产主义时代。这一美好期待。

总的来说,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知行统一观的具体阐释,不管是对当时中国革命,还是对当下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在文章中的具体阐释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实际结合起来,纠正了土地革命时期党内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错误思想。其知行统一、实事求是的思想更是我们当下应要学习、并且要运用到我们生活中的。

其实在学习哲学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学习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对认识论有了初步了解,而《实践论》通过举实例、引用名言、结合实际等方法,使得马克思主义观点更通俗易懂。除了增进了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及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知识,以及毛泽东相关思想的理解,我还有以下的感悟:

一、做事情要立足实践,实事求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要重视实践,脚踏实地地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过自己应过的生活。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目标不要过高,因为如果达不到只会让自己很失落。制定目标后不要停滞不前、不行动,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千万不要每天无所事事,一味空想,幻想自己期末会名列前茅、幻想自己毕业后会找到满意的工作、幻想自己未来的生活会幸福无忧,而此刻的自己正浑浑噩噩、沉迷手机。

二、要坚持不懈,克服失败。一般我们都会害怕失败,因为失败会打击、消减我们前进的信心和动力。《实践论》里就论述了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要勇于尝试,积累经验,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要在失败中结合实际情况找到原因,纠正后继续努力。

三、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认识是逐渐深化的过程,由低级向高级,由感性到理性。《实践论》里提到了在实践过程中,开始只是看到过程中各个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后来随着实践的继续,对事物的了解更深入,就全面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例如,刚开始和一个陌生人接触,只对他的穿着外貌、动作语言、年龄等有个初步地了解,随着长期地相处,才对他的性格、习惯等内在的因素有了深入的了解。正如《实践论》所说:“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同时,我们不能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住。例如在当下网路发达的时代,许多网友总是容易被事情的表象所迷惑住,随波逐流,缺乏主见,在网上发布一些错误的、片面的言论,从而造成了网络文明秩序的混乱。

四、知行合一,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上我们学习到的是书本理论知识,如果要更透彻地领悟知识,是需要我们联系实际情况的。同样,在生活实践中也需要将我们的所学运用到,因为我们掌握的知识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灵活运用了。例如,作家在写作实践中需要将自己所积累的一些历史文化、优美句子运用起来的,到后面,作家的写作技巧有了提升,作家对作品创作也有了新的认知。

总之,我认为《实践论》里的观点对我们的生活各方面有着很大的实用性,试着运用其中的理论来指导生活实践,相信对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取得成功有很大帮助,即使没有成功,我们也一定会有别样的体会和认识。

以上为我对《实践论》的理解与感悟。


品味经典第02

品味经典报告

文献:

2020-2021-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

学生笔记:

读后感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同志在19781213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这次中央工作会议的召开有利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此作了充分的准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就是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阐叙。解放思想就是要冲破落后传统观念的束缚,要善于从实际出发,开拓进取,使思想与实际生活相符合;实事求是就是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实物中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基础,又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我们解决问题始终遵循的原则。 在我国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所有的问题和困难的解决关键在于解放思想,用思想解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用改革开放带动社会全面进步。 解放思想再出发,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人们必然要解开并打碎违背历史发展要求的精神枷锁,思想解放成为历史的必然。 我们要弄明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发展,需要知道其历史进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实践证明,坚持这条思想路线,党的事业就发展、就前进;背离了这条思想路线,党的事业就会出现偏差、遭受挫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迈向前进的法宝。 对于我们学生特别是大学生而言,或许很多人都觉得这和我们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其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都或多或少的在不知不觉中在运用它或者违背它。大学是培养我们三观的地方,我们要时时刻刻谨记这些精神。当然仅仅是光记住它是远远不够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断的运用它。这样才能够达到理解和掌握,进而深刻的领会。 对于我们学体育的一些学生而言,他们认为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似乎没有多大的必要,认为不是我们学习的东西,对我们没有用处,所以就有很多逃课的现象发生。只有我们认识到了这是用来知道整个社会发展前进的学问,我们才有可能正确的进行学习和生活。 重实践,重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发现真理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我们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实事求是,不断创新。做不到重实践就不会得真知,就更加不可能增强我们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通过实践,我们的收获也就更多。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没有勇气打破旧思想束缚的大学能够取得什么成绩,只有大胆进行改革,革掉那些与实际不符或者严重背离实际的规章制度,给大学以相当的自由宽松的气氛,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时期的起始阶段及整个进程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世纪新征程中,始终是起统帅、开路作用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可以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 一定要大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以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创新而不可因循守旧的精神状态。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谨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时刻用这一思想武装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我们我大学生活中,我们要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真正的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并通过自己,能够带动我们身边的人,感染周围的人,让他们也深刻的理解到邓小平同志所讲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真正含义。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我们更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并不断的丰富其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国家,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品味经典第03

题目: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节选

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节选部分主要阐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著作中肯定了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制度的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说明了资产阶级存在的合理性和推动效果。同时,作者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客观上分析了资产阶级在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和局限发展的西方,并由此引发出对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思考。

阅读感想:

我很好奇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或者想法,能够在表达自己信仰的著作的第一句把自己信仰的共产主义比作幽灵——“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不仅如此,更是把对立阶级的手段称为“神圣的围剿”。这样的说法让我感受到作者的自信和坚定。诚然,当时的背景下,共产主义就是一个幽灵般的东西,对于旧社会当政阶级的人来说,共产主义的发展和壮大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必须对其进行“围剿”。所以作马克思能够很客观的阐述自己的处境,并在后文中一点点分析情况,其强大的心理状态和过人的逻辑令我折服。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他无疑是最伟大的。

著作中说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做出了科学而合理的分析,任何时代都有对立阶级的存在: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不论时代差异和阶级差别,他们都有共同的社会属性,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当我们重新审视历史的车辙,阶级对立伴随着文明的出现而产生。道理其实不难理解,人类文明的产生需要以群体生活为基础,因为文明本就是不属于个体,依托于群体生物而存在的一种思维形式。而后,长期的群居生活必然会产生效率方面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在生物进化上,分工合作是大自然的选择,也是最好的答案。于是乎便有了不同的工作,久而久之,相同分工之内不断巩固,分工之间的交流就淡一点,这就形成了不同的阶级。而阶级的形成就意味着不同观念的对立,于是就有了历史的不间断的冲突。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社会各阶层以及政治经济情况的实地考察和详细分析,向社会真实了一副清晰真实的社会现状图。所以我认为对于每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励志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人而言,了解他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十分肯定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它不仅结束了封建时期的落后制度,同时还为社会创造了很大的财富。著作中提到,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所创造的生产力大于之前时期的总和。这就使得资本主义的地位在这段时期无可撼动。并且,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还在于,它将所有的复杂的阶级对立关系全部规整为一种利益的剥削关系,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这样就是的主要矛盾变得突出,使问题的解决变得清晰。我们知道,生生产力和生产工具的快速发展,使得无产阶级失去了越来越多的权益,也使得无产阶级的人地位变低。这种不平衡加剧了双方的矛盾。之所以说历史会选择共产主义,这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资本主义存在其本身的局限性,这种存在大程度剥削的社会制度一方面能够快速加速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则会加剧社会生产资料的不平等分配。然而资源的集中是不符合大自然规律的。我们类比到整个生物圈,任何能源趋于熵增,大自然会通过各种手段来避免长时间的集中,从而保证世界万物的和谐。所以我们并不是反对资本主义,我们只是正确的认识到它在整个历史过程中的过渡性质。他有属于他的时期,当时机合适,就必然要革命。共产主义是我们在人类角度的最理想和合理化的制度,他能实现人类社会的资源合理化配置,但还未达到生物圈范围的和谐。虽然如此,他仍是我们目前为止要努力追求的目标,至于在他之后的道路,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无产阶级是代表大部分人利益的组织,共产党追求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他区别于以往的仅仅代表自己人利益的政党,共产党的最大理想是建立和谐的共产主义社会。同时,无产阶级不会片面的反对一切旧的事物,他只会消灭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落后的东西,并以新的合理的代替,由此带来的社会收益,仍然归属于社会大部分人。我们应该明白这种程度的不易之处,我们心心念念的和谐社会的建成需要我们每个人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客观面对社会的种种,做好本职工作。我希望我每个人能够多一点了解《共产党宣言》,小而言之是为了自己人生明确,大而言之是为了历史的发展方向正确。


品味经典第04

永不磨灭的抗美援朝的精神

—读《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有感

202010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在全篇近5000字的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用了七次同志们,朋友们,让人读来倍感亲切和感动,文中多用排比,铿锵有力,看得我热血激昂、感怀至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不仅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更是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七十年前,有多少年纪才如我们这般大的中华优秀儿女,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才赢得了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

七十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老一辈革命家所建立的不朽功勋,始终没有忘记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谱写的气壮山河英雄赞歌,始终没有忘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挥洒的热血!烈士们的功绩彪炳千秋,烈士们的英名万古流芳!

以前,我总是不理解,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饱受列强侵略之害、饱经战火蹂躏之苦的中国人民是那么的渴望和平安宁,为什么要抗美援朝呢?直到了解了近代史,我才明白,这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将战争强加在了中国人民头上。19506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全然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将战火引到中朝边境,且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值此危急关头,中国党和政府并没有选择逃避或者忍让,而是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哪怕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连续五次战役,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更是让全国各族人民由衷称赞志愿军战士为最可爱的人!深深回望这段历程,这是以鲜血浇灌中朝友谊之花的壮丽传奇,更是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英雄史诗。在这段英勇历程中,前有志愿军在阵线浴血奋战、殊死搏斗,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后有全国人民勒紧裤带、节衣缩食,为志援军捐钱捐粮。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经过这一战,新中国才真正站稳了脚跟,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一战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力量源泉及其获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就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是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当年,在美军经过志愿军埋伏阵地时,看到了一整支连队冻死在冰天雪地的堑壕之中,他们的手中却紧紧地握着枪,但他们再也站不起来了,溃退的美军——吃着罐头喝着热水拿着精英美械的王牌部队,从这一瞬间对志愿军肃然起敬。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我们的先辈——这些最可爱的人在如我们这般大的年纪就牺牲在天寒地冻的异国他乡,每每读到歌颂赞扬他们的文章我都无以言表,感动涕零。《那年那兔那些事》里那句“不能哭,眼泪也会冻住的。身后就是祖国,我们无路可退!”感动了千万中华儿女的心,更让我对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心生敬意,这是超越生死的使命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七十年了,但这段历史锻造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却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传承。历史是教科书,,也是营养剂。我们要牢记历史,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这们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如今,我们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前进的道路难免会有挫折、荆棘,我们要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以发展的思维、长远的眼光来审视历史、观察现实、思考未来,从中获得现实和长远的教益,向着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阔步前行!

中国永不称霸、不扩张,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我们不会惹事,但也不会怕事,我们绝不会坐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受损。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将无比坚定、无比自信,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品味经典第05

一身傲骨,一世孤独

——《李清照诗词集》有感

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绚丽的中华文化,在这片历史星空中,无数颗璀璨明星照耀着神州大地,而我,愿意永远守护名为易安的那颗。

易安,我想这样叫你,初识你,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大抵是你孩童般的欢乐感染了我,不禁感叹,怎样的美景惹得你沉醉不归,流连忘返呢?少年情怀自是得,你看,那时的你担忧的仅是从荷丛中寻找出路,如果可以,我想你能一直这么天真烂漫。你从不肯囿于思想禁锢的牢笼,耳濡目染也许促成了你敏感的诗词之心,捕捉世间的忧愁与伤感。

再识你,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大都认定你的婚姻是幸福美满的:夫妻琴瑟相和,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在那封建礼教紧紧束缚人们思想的时代……明诚对待你的态度,却打破了这种封建观念的束缚,当时真是欣欣然羡慕极了。时至今日再看,你于明诚,无非是一个难得的知音或志同道合又忠心耿耿的朋友而已。而作为人们眼里认定的恩爱夫妻,明诚之于你,却显得过于凉薄了些。想离情别恨难穷,才会只教憔悴度芳姿;虽酒醒熏破春晓,也只能起来慵自梳头;纵使高呼归来也,著意过今春,但终是武陵人远,也则难留。所以你屡屡倍尝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的心理煎熬,以至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这,就是人们认定的幸福写照么?明诚,在历代人的眼里、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下,让你这么一往情深的直舒心意,显得是何其大度啊。而易安啊,纵然才情齐天,思情如潮,终归是一介女流之辈,你虽明白男儿志在四方的道理,却无法脱开女人是情绪化动物的困扰,于是便深深陷入自设的此情无计可消除的相思情怀里,徒惹闲愁。

又识你,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易安啊,天下之大,怎就令你如此绝望。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所遇非良人,你宁愿坐牢也不愿与张汝舟相处在一个屋檐下,可怜你背井离乡、身陷囹圄,后虽辗转而出,但终归无依无靠,才会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但纵如此,你仍多情,依旧常常翻阅明诚所著《金石录》,作睹物思人,借以疗伤……“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虽然旧时天气旧时衣,但终究情怀不似旧家时。如此这般,你才会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易安啊,你以你坎坷的人生历程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你不言悲,不示弱,处处崭露头角,直欲于男性一决高下,在你抛弃了封建传统强加于女性身上的卑顺之气的时候,便将典雅的东方女性美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当今是21世纪,令人欣慰的是女性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男女平等也被高呼,如果你生在当代,或许就不必在少年时接受别人异样的眼光,不必在告发张汝舟后入牢,不必陷于一个又一个牢笼。可易安,如果你生在当代,我不知道你是否还是你。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陶冶了你,塑造了你,也正是这样的你,成为当代女性的标榜,我们尊重你,敬佩你;正是这样的你,成为指引我的一盏明灯,我感恩你,也爱慕你。

之所以爱慕你,是因为你勇敢独立的人格,是因为你慷慨潇洒的傲骨,是因为你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一席之地。后人这样评价你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易安啊,我愿永远守护你。你带着周身的光芒,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我坚信,在新的时代,仍有在你的精神感召下的蕙质兰心的女子。张爱玲继承了你的坚定与毅然决然,三毛继承了你的豪放与洒脱,张小娴继承了你的锐利与透彻,舒婷继承了你的甜蜜而独立的爱情……你擎起了一盏孤独的灯,照亮了一段孤独的历程,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如一颗璀璨的星,守护着中华史上那一座盛世空城。


品味经典第06

读《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有感

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这种人单是因为他在社会上所居地位是高尚的,他也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保持高尚。——马克思

在踏入大学生活后,我们就等于踏入了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微观社会中,我们学着去探索未来的职业需求,去了解当今时代发展;然而大学又是一座“象牙塔”,它开放却不深入,在对将要离开大学,真正要开始社会生活的,开始进行职业选择的我们来说,未来显得格外迷茫。

前不久,我父亲还曾问我关于实习一事,我含糊过去,却又难免开始担忧两年后的我又能在哪儿?从世界观来说,对涉及到社会就职的我在选择职业这条道路上急切的需要一个方法论的,学校的平台为我指明了一个方向,那就是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如果说学校的课程给予我的是职业技能,那么这篇文章教会我的就是职业意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主要讲述了在基本理论上对青年职业选择进行指导并阐述了职业如何对一个人的人生产生影响,论证看什么样的事业才是最为崇高伟大的职业。

要想读懂一本书,还要去了解这本书背后的故事背景。马克思在撰写这篇文章前,也正面临毕业,面临升学和就业的问题,大家都在考虑自己的前途,希望未来可以做个文学家或是哲学家,至少与专业相关,有的人则打算献身于宗教,成为教士或牧师,有的人还在迷茫中不知所措,而马克思与其他同学的想法不同,他没有考虑选择哪种职业,而是把这个问题提高到对社会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态度上加以考虑和回答。

马克思首先就指明了对于开始选择职业时,你必须要有一个目标。“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在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内心深处的声音,认为这个目标是伟大的,那他实际上也是伟大的,因为神决不会使世人完全没有引导;神总是轻声而坚定地作启示。”在目标的指引下,才能有坚定的信念,有了职业目标,才会有追求某样东西的动力,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他在文中指出,“神的召唤”这类暗示,也可能只是幻想。在现下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很难不被身边的精彩所吸引,明星,网红,电竞选手等等职业,看起来既光鲜亮丽又符合兴趣,这样的选择能作为我们的目标职业吗?我们的眼前浮想联翩,但是这一不小心就会如海市蜃楼一般,一碰就碎。在深刻的信念下,我们拥有了坚定的目标后,所需要杜绝的就是“三分钟热度”和虚荣心。

繁华虚度的社会下,父母亲友,社会媒介的导向总会或多或少的影响我们。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明白了金钱的价值,也懂得了攀比和虚荣,而马克思在文中毋庸置疑地提出“伟大的东西是光辉的,光辉则引起虚荣心,而虚荣心容易给人鼓舞或者是一种我们觉得是鼓舞的东西。”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容易被虚名所困,然而在高高在上的职业背后必有其分量,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当我们听说医生,律师是多么挣钱多么崇高时,他们也许每晚都在加班赶一场手术或一笔案子,唯有考虑好一份职业肩上所需要承担的全部责任,不是一时兴起,这才是理想。曾听说一句话“理想与梦想的区别就是,一个是梦,一个会实现。”

当然在我们现有的社会条件下,有人会说:我有理想,但是我没条件。不是人人生下来都是权贵,只要高喊一句:我想成为演员。就有大片找你拍。现实生活中,更多时候是,你还没认清你的理想,社会生活就以烈火之势朝你袭来,这份匆匆得来,力所不能及的工作快把你压垮,这时候就成为了一名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既不能实现自我价值也没有社会价值。那什么样的职业是完美职业呢?马克思在文中这样回答“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这种职业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哪怕只是表面上不体面的行动),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最合乎这些要求的职业,并不一定是最高的职业,但总是最可取的职业。”怀抱着自尊去工作,工作起来都是自豪的,正是如此,在毕业后的马克思,在不断探索中选择了这条艰辛的但符合他的坚定信念的共产主义道路。

读完《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文章后,给我留下良多感触。职业选择不仅是为个人自私的短暂乐趣,更是对未来,对家庭的保证。选择一份事业,尊重一份事业,坚持一份事业,这将会成为我对未来职业的一份承诺。



品味经典第07

所阅读作品:《王维诗选》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阅读内容: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至《终南别业》


读《王维诗选》有感

闻一多先生曾如此评价过王维诗人:“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的传统,后代的中国人对诗的观念大半以此为标准,即调理情调,静赏自然,其长处短处都在这里。”也就是说,王维的有情有景且意味深长的绝妙五言绝句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是别国无法创作或者复制的。

这本王维诗选是一本能让人领略到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书。本书所选篇目都为王维名篇佳作,附之作者的精彩评赏,令此书读起来更有意味,读完更是回味无穷。阅读此诗集,让我走进王维,从而更加深刻地读懂王维,从中领悟到了含有积极意义的人生旨趣和人生哲学。总之阅读这本书,是一个充满趣味、毫不枯燥的过程!

此诗集选诗百余首,但仅占王维存诗的四分之一。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即便是诗选里任何一首,只要从微观角度去读此诗选,就能从王维的诗句里感受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和力量。王维诗歌是盛唐诗歌的代表,是中国文化的特产。

读了王维的诗,与其他诗人不同的是,王维诗中表现的最多的是关于人生与世态人情的关怀与思考。而他的思考不是人云亦云的,是独立的,具有永恒价值和意义的。他最喜欢描述自然、日落,在景画之中富含着哲学的涵义,例如现象与本质、动静变常、瞬间与永恒等。王维诗人凝神于景,心入于境,使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大自然的有趣,更领悟到了宇宙、人生的哲理。

我之所以很喜欢王维是因为,这位伟大诗人的出现,实现了中国诗歌由实质而空灵的美丽转身,强化了中国诗歌的形上性,也使中国诗学开始以意境为上。这种形式的诗,每读完一首,都能感受到诗中所写,既实质存在又虚幻空灵,这种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是美不胜收的。这种契合并绎了山水自然中所蕴含的禅机和哲理,是一个哲学化的境界,是另一个让我们感受诗词“独特的美”的境界。

最深得我喜爱的一首诗是《终南别/初至山中》,这首诗是王维晚年时期的作品,诗人晚年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只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选择吃斋奉佛,悠闲自在,那时候的他已经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众所周知,王维人称诗佛,而这首诗正是公认的禅诗,诗中处处表现禅理,正体现了那时王维诗人的淡泊宁静、怡然自乐的情调。诗中曾让我“一见钟情”的一句便是“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山间信步闲走,不知不觉中走到了溪水尽头,似乎已经无路可走了,于是诗人索性坐下,静看天上的风起云涌。山间流水、蓝天白云,一切是那样的惬意和悠然,妙境无穷。前句让我感受到的是诗人“应尽便须尽”的坦荡,是如解脱般去掉执着。云,有形无迹、变化无穷,即便是溪水尽处,也可以选择像云般无心,抛开烦恼,从而得到解脱和自在。诗人在一坐一看之间,早已领悟透了人生的哲理。这句诗表现出了人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

或许我们不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诗人走至溪水的尽头,但这真的是尽头了吗?山里的水是因为雨而增加的,而诗人所看到的天上的云,不就正是雨的来源吗?只要有云,雨总会来,而溪水也总不会断。用诗境反观人生,在人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看似无路可走的绝境,但其实只要换个角度看待,用淡泊的心境去等待,人生中处处有活路。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过程中,无论是求学、事业等,你勇往直前,却发现是一条绝路,这种山穷水尽的每个人都有所经历。此时不妨学习一下王维诗人暂时抛掉执着与烦恼,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往天空看看,人生境界如此宽广深远,只要你不放弃,一切都有希望。

总的来说,王维诗人创造出来的“空”“静”的意境,以及若隐若现的人生哲理,都让我十分的着迷,诗人所创作的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寄托高洁情操和对理想的追求的诗也很多,都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的。


品味经典第08

品味经典报告

文献:

2020-2021-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

学生笔记:

《观<习近平: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的讲话>有感》 从1949年跨越到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栉风沐雨经历了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创造了新中国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历史。

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鼓舞和激励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把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巩固好、发展好,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历经70年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今天,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面向未来,我们人民共和国的航船正在破浪前行。祖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为我们创造伟业铺就了广阔舞台。中华民族5000多年创造的灿烂文明,为我们奋勇前进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为我们再创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历史最好的致敬、对未来最好的把握,就是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铸就我们人民共和国新的更大辉煌。

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70年来,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一穷二白迈向繁荣富强,中国人民最为深切的感受就是,新中国之所以能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决定性因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前进征程上,我们要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始终成为民族复兴征程上的坚强领导核心。

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新中国之所以能创造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始终倾听人民呼声,始终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奋进新时代,就要不断发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亿万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能够解决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问题,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今天,我们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我们的理论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日趋成熟,我们的文化持续繁荣。中国共产党有高度的历史自觉,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如今的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了从落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跨越,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一个充满希望、充满生机的大国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建国70周年到来之际,作为新中国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主力军,我们需要感悟历史,鉴往未来,倍加珍惜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我们坚信,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创造了新中国70年伟大传奇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长征路上,必将创造出新的历史伟业,书写更新更美的时代篇章!

品味经典第09

真抓实干、团结一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2019819日,我坐上了开往成都的列车,因为刚结束高考,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出来玩玩,在坐上动车的时候,就看到新闻,得知习近平总书记来甘肃了,虽然我与习总书记擦肩而过,但作为一个甘肃人,我的内心是无比骄傲和自豪的,虽然我没有见到习总书记,但是我一直在关注他在甘肃时的行程,习总书记先是去了敦煌,众所周知,敦煌是甘肃省著名的旅游景点,莫高窟的壁画让世人惊叹古代人的聪明智慧,那样精心刻画的壁画真的叫人赞叹不绝,我相信习总书记看到后内心也是震惊的。习总书记在莫高窟之行考察中强调,要十分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坚持保护优先的理念,加强石窟建筑、彩绘、壁画的保护,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保护水平,将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甘肃省嘉峪关市,嘉峪关的长城也是十分的著名,都知道长城起始山海关,终止于嘉峪关,因为我生活的地方离嘉峪关并不远,也有去过嘉峪关的长城看看,我真的很难想到古人是付出怎样的辛苦来修建长城,我只是感受到他的雄伟,感受到这些古人们对长城付出的血与泪,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离开嘉峪关市习总书记又去往了张掖市高台县瞻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和阵亡烈士公墓,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并向革命先烈献花篮,新中国的发展之路并不容易,是无数革命英雄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我们换来了新的生活,我们应该多了解红色精神、革命精神,多去了解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接着习总书记去了山丹、古浪,古浪,古浪是甘肃省一贫困县,但经过这些年的脱贫工作,贫困群众易地搬迁脱贫致富和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扶贫开发新路子,6万多地处山区的贫困群众搬进了新房,通过发展牛羊养殖和蔬菜种植正逐步摆脱贫困。孩子们也都可以学习自己喜欢的事物,教育学的发展,也是脱贫的一项重大发展,村庄一排排的新房,宽敞的道路,干净的环境,无一不展示着脱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和讲话,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是被保护的很安全的,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政府的制度与政策越来越完善,让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九年义务教育使得很多曾经上不起学的孩子们也回归到了梦想的课堂,国家的扶贫工作也让贫困区的人看到了希望,国家的思想中心一直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我想这一点是没有几个国家可以真正做到的,我很庆幸自己生在了中国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即使她曾经很落后很贫穷,但就是因为每一个优秀的领导人领导着我们一步一步的脚踏实地的向前走,我们才有了今天这样美好的幸福生活,新冠疫情的爆发曾让我们陷入恐慌,但因为“中国速度”让我们很快恢复到了正常的生活秩序,除开国家的强大,也有我们每一个人对祖国的信任,促使我们国家被全世界所认可。

习近平总书记本次来到甘肃,我们甘肃人民觉得很光荣,我们的新生活向习总书记展示着这几年来的工作成果,我们并没有让他失望,也没有让国家失望,曾经甘肃也是被大家忽略掉的偏远地区,因为“一带一路”的发展让我们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因为国家的脱贫工作让一个一个贫困县贫困村有了希望,当乡村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当残破的平房重新粉刷装修,当坐在课堂里的同学们露出稚嫩的微笑,这一切都是值得;当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嘉峪关长城,去到莫高窟欣赏壁画雕像,前往兰州去打卡母亲河黄河和美味的兰州拉面,当每个人都知道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当每个人向往丹霞地貌的美景,这一切都是值得。

通过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和讲话,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是被保护的很安全的,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政府的制度与政策越来越完善,让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九年义务教育使得很多曾经上不起学的孩子们也回归到了梦想的课堂,国家的扶贫工作也让贫困区的人看到了希望,国家的思想中心一直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我想这一点是没有几个国家可以真正做到的,我很庆幸自己生在了中国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即使她曾经很落后很贫穷,但就是因为每一个优秀的领导人领导着我们一步一步的脚踏实地的向前走,我们才有了今天这样美好的幸福生活,新冠疫情的爆发曾让我们陷入恐慌,但因为“中国速度”让我们很快恢复到了正常的生活秩序,除开国家的强大,也有我们每一个人对祖国的信任,促使我们国家被全世界所认可。

习近平总书记本次来到甘肃,我们甘肃人民觉得很光荣,我们的新生活向习总书记展示着这几年来的工作成果,我们并没有让他失望,也没有让国家失望,曾经甘肃也是被大家忽略掉的偏远地区,因为“一带一路”的发展让我们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因为国家的脱贫工作让一个一个贫困县贫困村有了希望,当乡村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当残破的平房重新粉刷装修,当坐在课堂里的同学们露出稚嫩的微笑,这一切都是值得;当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嘉峪关长城,去到莫高窟欣赏壁画雕像,前往兰州去打卡母亲河黄河和美味的兰州拉面,当每个人都知道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当每个人向往丹霞地貌的美景,这一切都是值得。

通过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和讲话,我懂得做事情都要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守纪律讲规则,学习学习再学习,只有约束好自己才是成功的,每一个人如果都能做到约束好自己,那么美好的生活会一直充斥着我们,我希望国家能越来越强大,我也希望我们的生活过的越来越美好。通过习总书记的教诲,我懂得做事情都要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守纪律讲规则,学习学习再学习,只有约束好自己才是成功的,每一个人如果都能做到约束好自己,那么美好的生活会一直充斥着我们,我希望国家能越来越强大,我也希望我们的生活过的越来越美好。


品味经典第10

读书笔记: 一、 摘要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件。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震动。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节 资产者和无产者;第二节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第三节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文献;第四节 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派的态度。 结合课堂知识和阅读感悟,我了解到这篇文章对人类历史社会的本质、资产阶级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原理、内在矛盾、未来前途都做了具体、犀利的分析和论证。与同时代其他著作对比,共产党宣言对生产本质的把握与紧密的逻辑分析都是非常亮眼的。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青年,读来有利于锻炼思维、坚定理想信念,同时也引发我们的现实问题的思考与启发。

二、 开卷感悟 文章开篇便从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总评入手:“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数百年以前的古代社会,自不必说,人民直接而露骨地被分为三六九等。即便在古代中国,我们很早就脱离了贵族政治,有着西方国家、日本都不可比拟的社会流动性,但仍应注意到,封建王朝一开始便以”一部分人,一小部分人压迫另一大部分人而建立的。进入资本主义时代,阶级对立明显简单化了,整个社会通过一套相对“宽松”、“隐形”的体系被划分为两大阵营。虽然资产阶级并没有政府颁发的爵位证明,但这不能也不应该麻痹人们的神经,从而去否认等级的存在。 在对资产阶级的发展必然走向灭亡的论述中,宣言中首先阐释了构成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都产生与封建社会的旧体中。这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中主张的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的道理。正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市场日趋扩大,催生了工业革命和社会化大生产,生产的长足发展与落后的封建制度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不断显化,最终走向破灭。伴随而来的是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这是的资本主义制度尚且符合社会生产的需要,资产阶级也是作为一种新兴的革命力量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但自从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日益整体化,世界市场的逐步建立、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大分工,随之而来的是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突破。这是就表现出了资本主义的危机——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超出资产阶级预期”的快速发展,事实上使得“刚刚确立下来的新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 资本主义表现出的这些危机,便是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前兆。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无产阶级斗争方式(等价于资本主义的灭亡之路),反复提到了无产者的联合,既有社会自然选择的功劳、也有社会发展的便利性,也有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依靠性提供的便利。无产阶级应该利用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为自己谋求合法权益,也应该在合适的时机起义革命,促成质变。

三、 品味金句 本部分结合原文和相关资料查找,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重点解读。 金句1:“资产阶级是指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并使用雇佣劳动力的现代资本家阶级。无产阶级是指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产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 理解:工业革命到如今,资产者和无产者成了阶级斗争的主角。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定义,望京大厦里面那些给马云打工的白领,和富士康里面组装苹果的工人,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无产者。虽然在社会舆论中,给马云打工那是真的幸福,反倒是组装苹果成了“低贱的工作”,出卖智力的看不起出卖体力的,这属于无产阶级内部的割裂。这种无产阶级内部的割裂在当今社会仍然广泛存在。 金句2: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理解: 这段文字看似全在批判,其实也指出了一些进步之处。马克思毫不避讳的指出,资产阶级打破了原有的封建社会的枷锁。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是资产阶级的进步之处,但这并不足成为解释剥削的理由。 这段文字更多的还是对于资产阶级的批判。资产阶级毁灭的一切旧的关系但是用一种剥削,代替另外一种剥削,本质上还是剥削,所以资产阶级在成为统治阶级后,就会立马暴露出他的落后本质。资产阶级的剥削相对于封建的剥削,毫无疑问是历史的进步,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这点进步来原谅剥削,更不把这历史必然的进步当成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合法性来源。


品味经典第11


《活着》余华一读后感

《活着》就像一部福贵的悲惨史,因为福贵真的是活着太痛苦了,父母、妻子、女儿女婿、孙儿都相继去世,最后只剩下那只老牛陪着他了,这篇读后感完全是基于我本人的看法。看完这本书后我时不时还会想起福贵的经历,他的经历就像冬日里最冷清的泉水,没有人想去触碰。

那只老牛是作者留给福贵的最后的温情。他把所有的苦难撕开想要把最里面最深刻的东西剖析给我们看。他确实把痛苦死亡完完全全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没有一点掩盖。而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的一个疑感就是福贵他在以怎祥的心态活在世界上。我想文章小说的结尾似乎给了我答案一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坦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有些人说福贵活着很酒脱,我觉得没有,他没有活得酒脱,他只是带着一家所有人活下去,所以他以更大的力气去呼吸,用更多的目光去找寻夷好,以更积板的心态拥抱明天。

福贵只是一个普遍的人,却拥有一般人没有的勇气,他敢于面对痛苦面对绝大数人都不敢面对的痛苦。我觉得余华男这本书不是为了让读者认识到这个世界离别的痛苦,而是给读者-种力量一种鼓励去支撑他们走下去。毕竟福贵的苦已经成次方地叠加依然能够国积放甚至是轻松的态度活着,这是在世界上很多很多人都无法永担元法接受返痛苦。或者说福贵这并不是勇敢,而是更深沉更伟大边爱.福贵不是忘了他们,只是因为太爱所以让他们另一种形式活手在世界上,福贵生命的继续是他们生命的延续。福黄并不是不痛苦也并不是不寂寞,只是在午夜梦还的时候太思念他们,所以他们时不时又浮现在脑海里。我猜想福贵活着就像是带着一家人一起活了下来,在梦里,在心里。

看完了这本书我一直在想福贵为什么要继续活着,是因为怕死?不,他的痛苦和绝望足够让他放弃生命很多次了。是我上面说的原因吗?好像又不够完善。福贵活在世界上的原因有很多,或许他还有没能放下的事的物。一如小说最后所陪件他的老牛那最后波浪滚滚却散发着浓浓生机的麦田地,还有他充满回忆的屋子,还有,那几座鲜少有人祭拜的基地...这些东西都是他无法割舍的余生。人之所以可以活着,是因为有东西可以盛放灵魂,不至于流离失所,也不会束缚飞翔。这样一个地方更像一个能量站.在疲惫的时候给予滋养灵魂的温暖,在无望的时候催促前行。这样的地方只有自己知道,它生于灵魂,服务于灵魂同时又归寂于灵魂。

活着是一个富含多种意义的词语,是拥有巨大力量的词语,呼吸证明存在这世上,而有人记得,或着你深深记得某些人证明活在这世上,在世上留下了痕迹。不需要多出名,仅仅只是一个人记得也代表你活过,你在那个人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寻梦环游记》中米格的爷爷因为被人重新记起所以可以重新在冥界拥有生命,有人记得真的是一件幸福而美丽的事情,被人记得是证明在这个世界上活着,能在一个人一生中留下永远的一个痕迹是多幸运的事。福贵也是这样的幸运,他心里住着一家人,所以余生不至于空旷,时不时把记忆拿出来,剩下就全是带着阳光味道的回忆,那些沉重的部分已经消磨在无数个夜晚,第二天带着的全是轻松可怀的记忆。

读一本书在不同的年龄,在不同环境,在不一样的心境中会拥有不一样的解读,或许我之后在看这本书品出来的就不再是带着幸福的味道,而是沉重得让人无法接受的痛彻心扉。在可以用温柔的态度对身边的人的时候,不要吝啬那一点耐心,这样以后想起来就不会是遗憾,而是值得珍藏的柔软。所以,带着笑容活着。活着或许不需要理由,但是却需要一个支撑,活着不仅仅是身体存在,还要心中有灵。活着不要戴着枷锁,要用自由温养灵魂,福贵不是戴着枷锁在活着,而是带着牵挂活着,亲人的离世没有让他陷入自暴自弃的痛苦中,他依然倔强的带着笑容活着。


品味经典第12

品味经典报告

文献:2020-2021-2】中华优秀文化经典作品阅读

学生笔记:《诗经》译注 读后感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值得后人研读深思。3月爆出了一部古装武侠剧《山河令》,其服道化精美程度可称近年优秀,众演员之演技更是无比自然贴合流畅,其中最值得瞩目的便是恰到好处的诗词歌赋之运用,凡此种种皆让我对此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致。之后慕名拜读了此剧的原著《天涯客》,更觉作者文学功底之深厚磅礴——“凉雨知秋,青梧老死,一宿苦寒欺薄衾,几番世道蹉跎……也不过一声‘相见恨晚’。”化用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罗衾不耐五更寒”;引用《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自中学时期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开始,便对《诗经》颇有兴趣,奈何自知水平有限,不敢轻易染指,此次索性在图书馆借阅了由程俊英译注的版本,在拜读之后果然收获斐然。

《诗经》全本305篇(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映射了周代的时代面貌和人民的生活百态。作为一本诗歌总集,其中的绝大多数篇章都是没有明确表明作者的,吸引人的就在于诗词本身,而大大杜绝了“大师光环”对作品魅力的影响。305篇各具风姿的作品内容丰富:贺诗、怨诗、喜诗、悲诗;怨妇诗、隐逸诗、讽刺诗、思慕诗,祭祀诗……句读之间,我仿佛看见戍边将士望着家乡的方向留下黄金泪;爱而不得的女子咬牙反抗这不公的世俗;两情相悦的爱人相对许下浪漫永恒的誓言;逆境飘零的寒士洒脱且炙热地活着……每每品读一首,便对创造此诗的人生出了无限的倾佩之感,所有的诗都是最具有独特性的艺术品,值得我们去反复品味,而每一个深思过的字句都会在生活中对个人品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此处精举几处令我感触颇深的诗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黎离》)了解我的人就能明白我在担忧什么,而不懂我的人,只会唏嘘我在诉求什么。这一句本是诗人在迁都时难以割舍家园的伤感之诗,单独看来,理解为“女为悦己者容”、“只会说风凉话的人不过是陌生路人罢了,我自有我的人生,我的观众”又有何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许久不见的爱人终于归来了,翘首以盼的人儿一颗忐忑的心终于得到温柔的安抚。真挚的爱情总是如此,风雨交加,电闪雷鸣,雄鸡破晓,你的归来使得这世界都变得美好了。 “无思百忧,祇自疧兮。无思百忧,不出于颎。无思百忧,祇自重兮。” (《诗经·小雅·无将大车》)不要去想那伤心的事情了,不然整日郁郁寡欢也是白白伤了身子,不如尽观眼下事,把握好当下的时光就好了。“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坦坦荡荡地活着,乐观旷达地活着、生机勃勃地活着!也许在阅读的时候我只能从译者的注释中看到一种主流的解释,但一句诗的意境韵味远不止于此,把这些触及心灵的诗句摘抄下来,再结合我们自己的生活经历仔细品读便是另有一番风味的。

现代社会自然有很多文学作品,但是想要找到真正价值连城的艺术品确实需要读者具有良好的素养,否则很有可能被误导甚至生出歪曲的三观。我推荐更多的人去品味优秀传统文化,因为能被称为“经典”的作品往往都是经过了几千年时间检验的货真价实的宝藏。静下心来去研读一首经典诗词,其价值远远超过听一个百万博主唠上三天三夜的“励志人生”。现代人的“浮躁”、“脆弱”、“肤浅”,大多数来自于自我认知的浅薄——我们有大段时间去人情社交、追星打榜、在网络上危险发言,却没有时间与真实的自我对话,去看清自己的状态、理顺自己的生活。阅读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指引我们去见证差异性的世界,带领我们去探索百态的人生。

《山河令》用一个月的播出时间带我领略了中国诗词的现代影视化运用,知己爱人之间超脱世俗的羁绊,古代侠客剑侣宏大的人生观……《诗经》用半个月的时间让我感受了文字世界的魅力,让我自由徜徉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浩瀚宇宙中……我越发觉得在无比忙碌的生活的间隙去深入品读一本优秀的书是一件很浪漫且有价值的事情。我也有一个期盼:当我伤心悲观的时候能用文字书写心中最真实的感受;在我遇到知己爱人时能够为他献上最真挚动听的话语;当我兴至高处能够深情歌颂这仅有一次的珍贵人生。


品味经典第13

仰不愧天,俯不怍人

——学习《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2021年是党的百年华诞之际我们的党走过风雨、历经了无数磨难,跨过了一道道难关与险阻,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辉煌胜利。百年恰风华正茂,中国正在迈向下一个征程。不忘初心方能牢记使命,坚定目标方能有所成就。中国创造了无数个奇迹,火神山的快速建立,高铁的飞速发展,无一例外都在凸显中国速度。在党的十九大中,重点提出将全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提炼方法,脚踏实地,坚定信念,不忘初心。

谦谦君子乃以厚德载物,脚踏实地为先。仰不愧天,俯不怍人,作为当代青年人,在学习完习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后内心感慨万分。知行合一,深入群众才能解决问题;坚定思想信念方能信仰之根基更加牢固。作为当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更应该学习好党章知识,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不忘使命,牢记历史,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了解优秀党员事迹,学习优秀党员的精神。首先,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不忘初心。肩担责任,脚踏使命,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其次,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积极学习党章知识,争取早日入党,为国家和人民付出。在思想上,不断学习新思想,规范作风,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在生活中,应该完成好自己的学业任务,学习新技能,提高自身能力水平,这样才能在日后学有所用,为社会贡献力量。

在学习讲话时,我脑子里浮现出身边许多优秀党员的影子。他们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每次党员培训结束后都会重温党章以及相关刊物,让自己心中有党,有人民,有责任,有使命。记得2020年年初,我有幸采访到了两位共产党员。第一位名叫陆忠藩,陆老先生是一名退伍军人还是一名退休的人民警察,八十高龄的陆老先生对于入伍,入党的经历都还历历在目,侃侃而谈。陆老先生说:“历史在心里,未来在脚下。”“我的一生注定要为党和国家工作。”党员这一身份是责任、是担当也是使命。在部队退伍后,陆老先生转业做了人民警察,在工作中矜矜业业不敢有半点马虎。“当时入党确确实实是因为周围的一些党员身上的优秀品质感染并激励到了我”陆老先生说到。成为党员是一件光荣且神圣的事情,需要我们真心付出,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要做好自己,从小事做起,自己做好了才能影响其他人。不忘记自己入党的初心,就会时刻肩担责任,将初心化成前进的动力、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原动力。第二位党员名叫马明阳,通过对这位党员的采访,我了解到在1999年从部队转业后便进入中国邮政工作。采访中他说到:“每年建党日、建军节,以前的老战友都会聚在一起,这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感觉大家的目标初心都还在。”他在采访中也多次提到信仰的问题,他鼓励青年人应该要怀揣着一种积极上进的政治热情,来加入党组织。他讲到自己也正在处于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完善的过程中,希望我们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长治久安,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当我学习讲话中所提到的事项时,他们的身影在我脑海里难以褪去。他们身上那股力量,那坚定、真挚的眼神和那毫不动摇的理想信念正是讲话中提到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好的体现。

今年 “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关键时刻需要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奋勇当先、实干担当。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以“赶考”的心态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方成大气。中国的未来需要每一个你我为之努力,中国的历史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而中国的未来更需要我们共同谱写。


品味经典第14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读后感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是由作者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35年秋天发布的中学毕业论文。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18-1883),德国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发起人之一。

当时,马克思和他的同学就要毕业,大家都在考虑自己的前途,每个青年人想要选择的职业各有不同。有的人想要成为诗人、科学家、献身文艺和艺术事业;有的人打算充当教士或牧师,幻想天堂的幸福;有的人则羡慕资产者的豪华生活,把舒适享乐作为自己的理想;等等。但是马克思的想法却和他们不同,马克思并没有考虑选择哪种具体的职业,而是考虑青年人如何去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都得到提升的职业。他认为在选择时,应该遵循的主要指南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表达了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

马克思在中学时就有这种崇高的理想令我敬佩,在中学的年纪就思考现实当中更加深远的问题,提升到社会与人类。在他的毕业作文当中,一开始提到:人比其他生物更加高尚、远为优越。因为人类具有认真考虑选择的能力,但同时选择不当的话,这也会毁灭人的一生。因此,对于刚走上社会、面对职业选择的青年人来说认真而慎重的考虑选择自己的职业是十分关键的。马克思决定如何选择自己将来的职业呢?青年人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呢?马克思在他的这篇文章中做出了他的回答并且给予了青年人一个明确而深刻的指引方向。

或许我们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有写过小作文或者幻想过我们长大成人后会从事什么职业,可能就像马克思中学时的同学一般,每个人未来期盼的职业是五花八门的。在如今读大学之后,是否发现所学的专业与自己以前幻想期盼的职业似乎不同,当毕业后,有很多人从事的职业也与自己的大学专业没有丝毫关系,并且经常跳槽,找不到自己心仪的工作。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可能没有马克思对于选择职业的高尚与伟大。马克思也说:我们认为是灵感的东西可能须臾而生,同样可能须臾而逝。也许,我们的幻想油然而生,我们的感情激动起来,我们的眼前浮想联翩,我们狂热地追求我们以为是神本身给我们指出的目标;但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很快就使我们厌恶──于是我们的整个存在也就毁灭了。”我们不能凭借一时冲动、一腔热血盲目的选择职业,所选择的职业是否能够真正是我们受到鼓舞,这是关键因素。

文章中,马克思也告诉了我们,在我们丧失理智的时候,谁来给我们支持与提醒。这个答案是我们的父母,父母走过了漫长的生活道路,尝饱了人世的心酸。用中国的俗语来说:老一辈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盐还多,或许有些许夸张,但是父母会给你一些有用的建议。我们在考虑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时,也要听取父母以及多方面地意见,但也不能一味的盲从父母的意见,没有自己的选择,如果这样,后果你也难以承受。当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理智的分析,认识了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分量、了解了它的所有的困难,这时你仍然热爱它,那你就应该选择它。

在大学阶段,我们除了需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学习有用的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大一的时候就可以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其实可以更早,现在很多大学大一都有职业生涯规划课。我们从一开始就确定自己的目标,在大学四年里不断成长,你的规划也会不断变化,我们不断修改,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按照你的目标一步步前进,这会使你在大学过的更加充实,迷茫会远离你一分,认真的考虑规划,这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意拿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去碰运气的青年的首要责任。

在面对一门工作时,你是否有能力胜任它,是否会不知所措,能否创造出属于你的价值?我们既然坚定地选择了它,能做的就只有努力,在默默努力中实现逆袭,克服自身的困难与不足,实现理想价值,从工作中获得尊严。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在选择职业时,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这是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南。马克思认为这两种利益不是敌对、矛盾的,人们的天性就是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为了小我,那他也许能成为著名学者、诗人、哲学家,但是却永远成为不了被人们铭记的伟大人物。这是马克思给予年轻人选择职业的指引方向。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了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奋斗了一生,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利益鞠躬尽瘁,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影响无法言喻。他们选择的职业是无比崇高的,他们的事业将永恒的发挥作用,他们的幸福属于千百万人,他们的乐趣是伟大的、无限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致敬!


品味经典第15

我与李白不期而遇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长河中,古代诗歌可以算得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许许多多的诗词歌赋至今广为流传,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古代诗歌就开始了其漫长的向前的发展,从《诗经》到《楚辞》,再到后来乐府诗兴起使古代诗歌有了新的开拓,到了唐朝,唐代诗人更是将乐府诗进行革新扩展,于是使得唐朝理所当然成为了中国诗歌集古今体式与南北风格的集大成时代。
 
在唐朝两百多年的历史里,不仅仅有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在这盛世之下,孕育的我国古代诗歌的许多优秀诗人,在这其中,诗仙李白是我尤为喜爱的诗人,李白(701年—762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我很幸运,能通过这次课程与李白先生不期而遇。
 
若说世上有天才的话,那李白就能算得上一位天才作家,李白这个天才是属于“不羁”类型的天才,他就像一匹野马,不受羁束,就连贺知章见到李白读过他的诗文之后就说:“子谪仙人也”。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有两个人得到过“仙人”的评价,一个是苏东坡,一个便是李白了,苏东坡被称为“坡仙”,是因为他的文章,诗词 ,书法都极好,但李白却又与苏东坡不同,就像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所说:“李白是仙而人者,苏东坡是人而仙者。”意思就是李白生来就属于那种不受任何约束的天才,他是不幸落入到人间,而人间到处都是束缚,到处都是痛苦,像一张大网,紧紧的把他罩在里面,他不甘心生活在网中,所以他的一生,包括他的诗,所表现的就是在人世网罗之中的一种挣扎,他一直在拼命挣脱束缚,却也被这些束缚羁绊住了一生。而苏东坡则是通过“仙气”来解脱了人生的痛苦,这于李白就是完全不同的。
 
李白的一生都在追求为世所用的机会。他第一次的遇合是唐玄宗请他到长安做翰林侍诏,但他后来辞官不做了;而他第二次的追求,参加了永王璘的军队,又失败了;在他六十一岁的时候,李光弼追击安史之乱叛军残余势力时,他还想做第三次尝试,可无奈这一次也未成功,他在半路得病只得返回,第二年,长眠于安徽当涂县。李白的一生是传奇的,可惜他生不逢时虚度了一生,尽管他的仕途百般不顺,但是他所作的一千多首诗却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千古所流传。
   
作为这次课程品读而提交的四首诗中,《将进酒》《行路难》《月下独酌》可能更为后人所了解,而《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知道的人就少了许多,但在学习了解李白诗文的过程中,他的每一首诗都有其特性。
 
《将进酒》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之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在这首诗里,他表达了对富贵,圣贤的蔑视,但在他的豪饮行乐中,实则暗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人生苦短,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是不可挽回的,能够解忧的,唯有那金樽美酒。在整首诗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最触动我的一句,尽管在这世间被如此多的束缚羁绊着,他也能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是了,这便是刻在李白先生骨子里的豪迈,所以也并不意外,在他六十岁高龄之际,仍能再次去尝试能否为世所用。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这是其一,也是最广为流传的一首,这首诗前四句写朋友为李白饯行,但李白却停杯投箸不能食,接着道出自己不能被皇帝任用,还被变相赶出长安,前路漫漫,冰塞黄河,雪满太行,心里难免怅惘,但李白转念又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最后却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姜尚,一位伊尹,这又使得李白想要为世所用的决心再次坚定下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先生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是李白先生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若说前两首是李白先生直抒胸臆豪迈的畅谈,那《月下独酌》其一便有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诗中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明明是独酌却让人感受到李白在与别人诉说心中的孤寂。全诗表现出李白的旷达与不羁,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一直为后人所传诵。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则是与前三首截然不贝的风格,这首诗是一自园诗,本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写出李白在田家饮酒,给人以宁静致远,平淡爽直的感受。这首诗未着重表达李白先生的豪迈,也不是表达则不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在读这首诗的时候,能够让人联想到东晋诗人陶渊明所写的“采系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适然。当然,陶渊明是中国田国诗的开山祖,他的诗对后代影响很大,不难看出,这首诗受到了陶渊明的影响,李白先生的这首诗依旧难掩他的豪情,只是将豪情隐于田园之中罢了。
   
读李白的诗,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豪情;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无限畅往;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洒脱浪漫;还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义情肠;当然也少不了“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的淡泊宁静。
 
读李白的诗,在他的诗中感受天才作家的传奇一生,感受他的豪迈乐观,洒脱浪漫以及许多美好的甚至是不那么美好的故事。

读李白的诗,歌颂仙风道骨的谪仙诗人李白。


品味经典第16

中国人民在摸索前进的道路中历经千辛万苦,饱受列强侵略,饱受战火蹂躏,中华人民深深懂得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宝贵,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奋力抵抗到站起来的过程中,牺牲了无数爱国的能人志士,所以中华人民渴望和平安宁,始终不会忘记在战争中保家卫国、英勇牺牲的每一位烈士。

今天,从新回到1950年,回到那首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激昂时代,那是爱国主义精神与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相碰撞的时代,那是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军的时代,那一年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当帝国主义多次侵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时,中国迅速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组织一批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由彭德怀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北部地区,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这场战争,是一场力量悬殊极大的战争,但即使处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实施多次进攻战役,血战上甘岭,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抗美援朝胜利了,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正因为有他们这群可爱的人,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运动才得以成功。也是在这个时代,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先辈们用血肉之躯换来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虽然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是过去那个任人宰割欺辱的中国,也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东亚病夫这个帽子也彻底扔掉了,但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这个国家的繁荣昌盛来之不易。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以战止战、以武止戈是我们对待侵略者的誓言。

如今的我们生活太美好,人民生活幸福美满,在我们身前有国家领导人带我们走向光明,在背后有祖国军人为我们筑起围墙,他们为我们负重前行,他们不辞辛苦,没有一丝怨言,他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民谋利,为民尽责,为民担当,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犹记得之前在抖音上刷到的一个小视频,那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一身军装穿在他骨瘦如柴的身上,他微微佝偻着背,与他颤抖地握着话筒的手不同的是他的眼睛,那是一双深邃明亮的眼睛,眼睛里写满了岁月。这位看着如此瘦小的老人在听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时,我仿佛正在经历那个时代,那个充满战争的时代,热血在沸腾,突然老人爬在了地板上,匍匐前进着,他的动作似扛着一把枪,身手敏捷迅速,我一下就明白了,那是刻在骨子里的动作,已经融入了他们的骨血,当时的我心里复杂难受,这个中国是他们用血换来的,无数条新鲜的生命定格在了他们最美的年纪。距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了70年,东方的雄狮已经醒来,我们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但现在这个时代它和平而又不和平,中国在前进的步伐中受到的一系列打压将会促使我们走得更快更稳,中国始终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道路,我们会带着先辈们的愿望一直走下去,中国复兴之路虽坎坷,但不会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的扩张,捍卫了中国的安全,抗美援朝的胜利,是一国人民共同抵抗,团结一心的成功,是中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书写的一个完美句号,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不知经历了多少负重前行,将永远铭记于心,永远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这个完美的“句号”将与中国一起走向中国的发展道路上,抗美援朝拼来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将永远永远铭记于胸。


品味经典第17


详细出处:苏轼--《赤壁赋》

个人作品:

梦游赤壁

时风吹尽江南春,秋赐黄花愈迷人。

时且壬戌七既望,一梦竟游千年时。

邀与苏子游赤壁,清风白露水无文。

江雁迟飞渔歌晚,江烟且伴斜阳归。

意睢不论杯酒何,敬与余辉敬江河。

醉歌明月诵窈窕,纵意不知泪已流。

山风一跃散云烟,月轮且共江潮生。

饮酒乐甚扣舷歌,望兮美人天一方。

吾且倚歌和洞萧,凄慕如缕泣如织。

苏子愀然而问客,悲歌其然且为何?

风雨生歇演不缀,人世冷暖复更迭。

一世之雄今安在?风华终归尘世间。

我等皆寄天地间,浮生沧海皆须臾。

明月独照天地间,辗转轮回未穷尽。

惟叹吾辈山河客,一过一离一瞬间。

苏子豁然而问客,逝者盈虚消长也?

天地万物皆有主,苟非所有可取也?

清辉明月山林风,耳闻目遇皆无穷。

造物之主无尽藏,然是蜉蝣何羡乎。

酒盏既尽众更酌,虚红染江既白东。

夜以黎明窥日月,人入耄耋悟死生。

梦游赤壁闻苏子,且悟世间又一文。

解释:时令的风吹尽了江南春天的迹象,秋天的到来让花朵更加醉人。壬戌之时,七月十六日,我跨过了千年的时光,来到赤壁之下。应邀苏子来到赤壁,风清露白水波不兴。江雁飞迟,打鱼者的歌声来的晚了一些。我肆意纵酒不问为何,那我就敬一杯给余晖,另一杯给江河。醉后去吟唱明月的篇章,不觉得,眼泪已经流了下来。山间的风回转,散开了满江云烟,此时,明月也伴着江潮一同升起。其他的客人喝的开心了,竟然唱起歌来,渴望遥不可及的君王。我就靠在船边,吹洞箫以和之,但是听起来却凄然连绵。苏子听到了问我,为什么吹的如此悲伤?风雨产生和消散不曾停止,人世间的冷暖不停更迭。曾经的英雄好汉现在都还在吗?曾经再好的风华,也都消散再人世间了吧。我们都是寄生于这世间的众生,不过一瞬间我们都会消散。而天边的明月却看这世间千年,好不羡慕。而反观我们行走江湖,来的快,去的也快。苏子豁然开朗,问我,流水和明月,他们也会变化吗?天地万物都有其属,如果不是我们的我们应该去获得吗?月之清辉和山间清风,都是无穷的,而这些都是造物主的宝藏,是世间万物共同享有的,即使我们一闪即逝又有什么羡慕的呢。不知不觉,杯中的酒已经没了,众人斟酒再续一杯,山河不知不觉已经笼罩了虚无缥缈的红,染了江河,东方既白。夜晚在黎明的时候看见的日月,人在步入老年才悟到生死的意义。梦游赤壁听得苏子一席话,又明白了世间的一个道理。

感想:苏子的赤壁赋是我本人一直以来非常喜爱的一首诗歌之一,其想象力之丰富,哲理之深远,一直以来都深深吸引着我。曾经的我也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人只能在这人世间短短百年,为什么山间之明月可以高挂山河之上千年、万年。我渴望有苏子这样的人生导师为我解答。梦回赤壁之下是我的选择,这次我是那个感慨吾生须臾的客人,我的对面是苏子。天地的变化都有一定的道理,水流逝去,月轮盈虚,都在变化,没有谁是一成不变。我们与世间万物同享造物主之珍宝,没有什么好羡慕生命之无穷的。然而同时,我们生命的有限,就越能体现生命的珍贵,就越能让我们热爱生命,也越能让我们明白生命的意义。


品味经典第18

缅怀先人,奋斗当下

景点名称:【华北抗战遗址群】李林烈士陵园

学生感悟:我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旅游博主分享自己参观日本靖国神社的视频,视频的后面两位博主表达了他们了对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的痛恶,说了我们对他们日本人这种行为能做的只有比他们更崇拜更敬重我们的英雄,更关心更铭记我们的历史。他们也呼吁了更多的人能够走进烈士陵园和抗战博物馆等。前些天看到这个视频时候的震撼和感动仍留在我的心里,而我也有幸能够网上参观了李林烈士陵园。经过了这一次的参观,我深受感触。

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今天能够享受着安定幸福的生活,都是前人用鲜血换来的。陵园内英雄的生平事迹被刻在牌上、陈列展览在庄重肃穆的陵园里。我怀着对烈士敬重的心情仔细读完了这些文字,心中又是悲痛又是敬佩。这些事情可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啊。这样的一位女英雄,在中学时期就立下了“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誓言,之后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她是那么地英勇和能干,在雁北抗日前线宣传抗战,又率部驰骋雁北、绥南与日伪军作战,最后在率领骑兵勇猛冲杀的时候被敌军包围,宁死不屈、壮烈牺牲,年仅二十五岁。就是像李林这样的英雄牺牲的血衣换来了我们今天能够穿着各种各样光鲜美丽的衣服。我们今天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我们更应该要要铭记战争年代缺衣少食、浴血奋战的战士,我们应该永远缅怀为了祖国河山和百姓安乐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永远被铭记在历史上!

我们不仅要铭记英雄,我们还要将英雄们爱国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前人为了祖国献出生命,我们也要热爱我们的祖国才算是不辜负了他们的赤诚之心和爱国之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和“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是前人热爱我们的国家做出的壮举,而在如今和平年代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我们的英雄铭记在心中,好好学习专业学科知识,增强自己的能力,为更美好更强的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我觉得非常适合现在的我们。鲁迅先生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我们青年人应该承担起我们作为当代年轻人的使命和担当。我们要努力学习,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努力让我们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我们要紧跟党的步伐,努力向党聚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旗帜,要脚踏实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


品味经典第19

积极拥护党的领导,用实践行动建设新中国

201211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到:“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中我体会到了只有国家真正富起来、强起来,民族才会富起来、强起来,国家的利益和我们每个人的利益都是切实相关的,只有做到大家的安稳幸福,才能让我们的小家安稳幸福,而国家的安稳强大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努力,前人为我们创造了现在安稳幸福的生活,并让中国逐渐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给我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不能就此懈怠,应该在这基础上继续前进,现在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有信心、并且有能力去实现这个目标,现在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时机,不要空口说白话,我们应该积极拥护党的领导,用实际行动去建设新中国,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总书记在201315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从中讲到:“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这就好比我们的学习一样,当老师上完课后问我们懂了没有,懂得就懂了,不懂得要勇于说出来,不要担心别人笑话自己,如果不懂装懂,最后遭殃的是自己,懂了的可以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做实验等途径把它融会贯通,不懂的可以通过课下问老师、自主通过网络学习等途径弄懂它,只有做到真正理解,能够融会贯通,才能把它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不要空学知识,要懂得运用,真正的学会、学懂这些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能力为国家的建设奉献一份力量。

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我们在初中、高中和大学都有关于中国历史的学习,初中时历史是必修课,高中时选了理科后就不再学习历史,上了大学,有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关于中国历史和现在中国形势的课程学习,这些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必修,但是对于很多理工科学生来说,觉得这些科目并不是很重要,和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完全无关,以后进入社会也并没有什么用,所以经常就有学生旷课和上课玩手机等等各种现象的出现,但习总书记就强调了,党史和国史是非常重要的,学好历史是必修课,而且应该学好它。新中国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不要忘记中国人是怎么走到现在的,我们要学好历史,学会从中汲取教训和经验,知道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和人民的选择,我们只有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建国72周年,在去年中国已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提出了新的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在人们已经不愁吃穿,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憧憬变为现实,如今的中国已经连续11年成为货物贸易出口的第一大国,世界经济已经离不开中国,再也没有一个国家敢轻视中国,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国家的地位,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面对美国的污蔑与攻击,中国敢于正面回击,绝不允许任何一个国家侵犯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应该积极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实践行动为建设新中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品味经典第20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读后感

——跟毛泽东学调查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纪实手法讲述了贯穿毛泽东一生的重要工作方法——调查研究的故事,同时又对他调查研究的思想方法、过程等进行了阐述。本书整理收录了毛泽东同志一生中30余次影响重大的调查研究过程,包括学生时期的招生广告为何没人响应、建党初期的安源调查、大革命时期的第一份土地纲领的诞生、土地革命时期的寻乌调查等。本书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感悟领袖调查研究的精神,学习正确、有效的方法,有重要的现实和实践意义。

从题目便可以看出,这本著作是讲述毛泽东多年的调查经验,十分值得学习。因为无论是做人做事,市场的经营等,都无一例外的需要从调查和实践操练入手,了解真相,便可以得心应手。

一个人的沟通与社交能力是能力部分的重中之重,社会存在社交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公民,大部分人都希望拥有极好的社交能力,轻松结交能人,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能顺利进行。毛泽东的平易近人为他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带领工人和农民进行多次起义。那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毛泽东是如何轻松号召人民群众的。

农民出身的他,在经历一场工人革命后,很自然的想到这场大革命当中的农民问题。他希望知道农民到底有没有革命的愿望?他们的参与能给中国革命带来怎样的后果?因此,他向上级汇报申请回乡养病,他除了带回一百多斤的书籍以外,还带着一连串的问题回到了家乡。他在家乡到处询问,询问农民的哭,询问地主给农民施以的无尽剥削和压迫,了解情况之后的他深感悲痛。他号召几位跟他志同道合的农民去乡村里传递农民起义的武装思想。农民能够深切感受到毛泽东的好意。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也可以不断向自己提问,为什么别人不同我交好?为什么我的队友工作不积极?为什么我加班多日却仍然没有额外的与之匹配的报酬?许多问题在得到深刻了解以后,便请做出行动吧。即使我们被迫无奈,无法做出改善,也是在了解以后,对于真相的理解,也许会使结果不一样。

书中提到,一切似乎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又似乎才刚刚开始。这些新鲜活泼的生动事情,使毛泽东大大打开了眼界,为之兴奋不已。他看到了一个新的天地,对农民运动的认识更清楚了。原本,我们生来在世,一切都从无到有。大学是一个崭新的阶段,不同于以前的教育与学习,学生需要自主接触新事物,很多学生会害怕,但其实无需害怕,看淡自己的紧张,像毛泽东一样,接触到事情的最底部,你会发现更多的是惊喜与成长,面对真相的兴奋与放松。

瞿秋白当年多次邀请毛泽东去他那里工作,帮助他。但毛泽东却婉言谢绝了瞿秋白的邀请,并说:我不愿跟你们去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我很感慨,我一直都认为每个人的每一步大多数时候都极其影响他们一生,如果不爱高楼大厦的毛泽东迫于情面,去到了瞿秋白工作处帮忙,还会有农民起义吗,还会有中国的今天吗,也许会有,但时间更长,压迫与剥削不停不休。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此诗是毛泽东对农民被压迫和剥削的深恶痛绝。

只有进行正确的调研才有发言权;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尊重事实,反映客观事实,才能把调查研究作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推动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研究就不能轻易作决策。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项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调杳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保障决策正确的关键,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工作方法。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夯实调查研究“基本功”。

品味经典第21

品味经典报告

文献:

2020-2021-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

学生笔记:

题目:生而有幸华夏人,此生无悔入华夏

今日,有幸阅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有感而发。时至今日,距离中国饱受战争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八十年了,我们现在虽然处于和平的社会,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在经历战争的摧残,而阅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主要有三点感想,首先是对中国饱受战争凌辱的感慨,其次是现今中国的强大和部分国家饱受战争的对比,最后是学习爷爷的大局观念,与此同时怀念他。

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这只雄狮在宇宙间存在了几千年,更是几大文明之一,天又不测风雨,世间总是无限运动的,清代末年,中国这头雄狮就在开始饱受着凌辱,八国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国土、侵犯华人尊严、南京大屠杀,还有各位英雄壮士为战争奋斗,誓死不投降的狼牙山五壮士,杨靖宇等烈士,这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到处都是。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残酷,但是从各种文献记录和战争幸存者说到那个时代是黑暗的,杀人在那个时候可以当做游戏比赛,妇女可以作为敌军发泄的对象,幼儿可以死在刺刀之下。无论我怎么想破了头我也无法想象到战争带来的伤痛。我曾经在抖音上面看过一则视频,里面讲述了小萝卜头的狱友李碧涛老奶奶和小萝卜头的故事,小萝卜头和李奶奶讲话,他说:如果我是一只鸟就好了呀,我就可以从那个窗户飞出去了,李奶奶说她看到了小萝卜头对自由深深的渴望,再到后来被敌人发现了小萝卜头的事情,当着他母亲的面刺死了他。那个时候他才七岁呀,现在我们七岁的孩子在干嘛呢?上小学了吧,还可能是家里的小公主或者小皇帝,过着幸福快乐的童年,而那个时候又有多少像小萝卜头一样没有自由没有学上的孩子呢?战争,是可怕的,更是残酷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是的,我认为中国同时也是幸运的,我们遇上了毛泽东这样的伟人,马克思主义也被风吹到了中华大地,我们得到了胜利,我们在浴火中得到了重生的机会,这样才有了现在的中国,我无法想象当时没有他们,可能现在没有中国,也没有我。而远在大洋的另一边,在这个和平年代,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等中东地区仍还在受到战争的摧残,战火连天,别说儿童没有上学的机会,他们甚至居无定所,房屋被炮弹炸得千疮百孔,他们也在渴望和平,所以我认为我们是幸运的,生在了中国,成为了一名中国人。不仅没有战争的硝烟,还有各种福利,这一年遭受了疫情的袭击,而就在上周,我们还接受了国家的免费新冠疫苗接种,生为华夏儿女,发自内心的自豪的骄傲,国家的强大让我们再次挺直了腰杆,外交谈话中不再卑躬屈膝,我们有信心有实力!

在习近平的讲话中他说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正确的处理中日关系,我们不忘侵华事实,但是我们不要延续仇恨,要保持善良和对和平的坚守。总的来说,我们就是需要做一个有大局观念的人,而在这里,让我想到我的爷爷,他就是一个有发展的目光的人,保持着善良的心,有大局的观念,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的记忆中,我记得很清楚的就是他把我们家的土地出租出去给别人创业,大概是2017年左右,我们那边有个人要开养鸡场,需要租用我们家的土地,我家里的人都持反对意见,为了子孙后代和自己的利益不应该把土地租用出去,而我爷爷坚持把土地租了出去,现在养鸡场对我们村里面做了比较大的贡献,带动了几家人户的工作问题,增加了经济收入,让原本冷清的小乡村更加热闹了,所以我到现在才明白爷爷的做法。在上一周,他永远的离开了我,与世长存在青山,但是在我所听到的人的口中,他们都说爷爷是个乐于助人的人,帮助了我们那边的贫困户,他很信仰共产党,总是在夸共产党给我们做了很多好事。而在我们的心中,以前总是不理解,说他自己的稀饭都没吹冷就跑去吹别人的稀饭去了,我到现在才明白啊,他的善心,帮助别人,他保持着党带给他的意义,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这看起来有点前言不搭后语,但是这的确是我心中所想,也是想把爷爷写进我的感想中,借这一种方式,让他活在我的文字之中。我会向他学习,向党学习,争做好事。 有幸生为华夏人,也有幸生为爷爷的孙女。


品味经典第22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是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媛已于此前先他们而去。在人生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她92岁时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点点滴滴、悲欢离合,结成了这本回忆录。

作品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我们俩老了”,描述了杨绛老年时做的一个关于她和钟书的梦境,以“钟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序幕。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杨绛用梦境的形式完整地记录了这一“万里长梦”,讲述了一家三口在人生最后阶段相依为命的深刻感情,回忆了女儿和丈夫先后离去的日子。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从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下笔,记录了自1935年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喜得爱女,至1998年女儿和丈夫相继逝世后,这个家庭的坎坷历程。

读完这本散文集发现其实它并无华丽辞藻,也无对生活无助的彷徨。她的文笔细腻,一字一句都是那样的朴实简单,这是一个母亲对女儿的思念,也是一位妻子对丈夫的思念,直击人的心灵,耐人寻味。“我辗转了半夜等钟书醒来,就告诉他我做了一个梦,如此这般;于是埋怨他怎么一声不响地撇下我自顾自走了,钟书并不为我梦中的他辩护,只安慰我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这是杨绛夫人梦到钱先生撇下她先走了,醒来后责怪钱先生,钱先生的反应,言语之间并无多么甜蜜的文字,却又让我感受到了夫妻二人经历风风雨雨后的恩爱,可又好似在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丝悲伤,暗示着钱先生会先离她而去一般。

“这是一个‘万里长梦’。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但梦毕竟是梦,彻头彻尾完全是梦。”读完第二部分,从我个人感受来讲,杨绛夫人虽然一直在强调“我梦到”、“我的梦”,可其实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包括女儿钱媛和钱先生的相继逝世,只是对于杨绛夫人来说,她不想接受也不敢接受这个事实,所以便一直觉得自己是在梦中,只要醒过来就好了。女儿阿圆在杨绛夫人的回忆中是一个特别丰满细腻的人物,她是一个特别坚强的女孩,也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教师,更是一个贴心的女儿。她生了病,腰痛得受不了,可是她始终坚持着化疗,看着自己的头发一把一把的掉落变成一个光头,她还打趣自己。住院期间她写成了新的教案。她始终惦念着父母,不想他们担忧。阿圆刚去世的时候,杨绛夫人写到她梦到了阿圆健健康康的跑到船舱去亲热的叫着“娘”“爸爸”,后来她提起的时候,钱先生问到“你也梦到了?”或许这便是他们仨至亲至爱间的感应吧。

“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呐?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阿圆去世以后,钱先生早已重病枯瘦如柴,只是强睁着眼睛看着杨绛夫人,仿佛是为了杨绛夫人提到过的那个他一声不响便离去的梦,现在他便故意慢慢走,让杨绛夫人一程一程送,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或许杨绛夫人也是矛盾的吧,当初责怪钱先生一声不响的离开,而如今到了生死离别之际,离别拉的越长便越是增加痛苦。“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他们仨已然在古驿道上相失,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一个客栈罢了。

“三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剩下我一个,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道尽了杨绛夫人一个人思念他们仨的痛苦。杨绛夫人说:“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只觉内容虚虚实实,似现实,又似梦境,难以区分。那些隐藏在故事背后的实实在在的生活,也许只有经历过一切的人才知道,生活从来不同于文字。文字可以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写,以千变万化的心情去写,可那只是在临摹记忆中的时间点,但是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充满着甜蜜也夹杂着烦恼。或许只有到了杨绛夫人的年纪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对于一个人来说的一切。

一位百岁老人,历经一个世纪,一本薄薄的回忆录,记载了她一生中最美好或者最刻骨铭心的部分回忆。《我们仨》是一本平凡而又温暖的书,是每个人心底都非常渴望的那份真情,平平淡淡,与世无争。愿世间能有更多的我们仨,一份单纯简单质朴的生活,仅此而已。


品味经典第23

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有感

在我看来,经济学之所以被称为一门科学,并不是说经济学像物理学一样客观和严谨,而是因为经济过程可以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分析。无论是否学过经济学,任何人都会对经济现象产生自己的看法。一般人会用自己认为“有道理”的东西来评判是非,而专业的经济学家并不是凭着个人的感觉来评判对错,他有一整套逻辑自洽的理论去支撑自己做出的结论。科学的结论只能由两种方法得出:一种是演绎法,一种是归纳法。演绎法是从前提假设出发,通过逻辑的推理得出结论;归纳法是从观察现象的规律出发,并总结提炼现象中的规律。也就是说,科学的结论要么得符合严谨的逻辑,要么能经得住实验的检验。

但是,正如所有的社会学科一样,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的学科,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研究方法。演绎法和归纳法是现代经济学的方法论支柱,但这并不代表没有其他研究经济学的方法。马克思的经济学并不遵从上述“科学方法”,而是由哲学思辨的方法来得到关于经济社会的一般结论。

众所周知,“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有人反驳“劳动价值理论”,因为有很多东西即便没有劳动凝结在其中也具有很高的价值。比如一个金矿,即便没有人开采,没有人付出劳动,金矿本身就有很高的价值。

为了更好地阐释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有必要先说明两点。首先,马克思并不是在解释市场经济中所见的商品的价值;或者说,马克思在探讨价值问题的时候并没有预设在资本主义自由市场这一前提。恰恰相反,马克思整体思想中,资本主义经济只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必然被超越的阶段而已。我们所熟悉的价格现象,比如钻石很昂贵,马铃薯很廉价,仅仅是资本主义经济下的价格形态。其次,正如前文所说,马克思研究经济的方法并不是演绎或归纳,而是哲学式的思考。现代经济学的价格理论把市场上观察到的价格当成研究对象,寻找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则是对其本质的思考。马克思想回答的问题不是“市场价格的变化规律“,而是“价格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批判古典经济学家:“像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把价值形式看成一种完全……在商品本性之外存在的东西。”马克思则试图通过考察商品的本性来发现商品内在价值的本质。

马克思从商品的“二重性”出发。所谓的“二重性”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不一致的现象。马克思称之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不一致一直是困扰古典经济学家的核心问题之一。有些东西对所有人都有使用价值,比如空气,但却没有交换价值。有些东西有很高的交换价值,比如钻石,却没有太大使用价值。一件完全相同的东西,使用价值不变,而交换价值却经常处于变化之中。“交换价值好像是一种偶然的、纯粹相对的东西,也就是说,商品固有的、内在的交换价值似乎是一个形容语的矛盾。”

马克思认为,这种交换之所以可能,必定是因为不同的商品之间存在某种共同的东西。“如果把商品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如果把商品中形形色色的差异性抽离,“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这些物现在只是表示,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这些物,作为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价值”。

当然,这并不代表这一个人越懒、生产效率越低下,他的劳动时间越长,生产的产品就越有价值。“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的”,即“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由于价值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力越发展,劳动时间越少,价值就越低。“假定生产一件上衣的必要劳动增加一倍或减少一半,在前一种场合,一件上衣就具有以前两件上衣的价值;在后一种场合,两件上衣就只有以前一件上衣的价值。”单位商品的价值降低了,但社会生产效率却提高了,从而不断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最终满足“生产力极大提高,物质水平极大丰富” 的社会主义社会建立的基本物质条件。

品味经典第24

读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有感

《资本论》是马克思倾尽一生的心血,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在这部著作里,马克思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因此,尽管过去了很多年,《资本论》仍旧是一部值得阅读与思考的著作。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阅读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首先表明了自己与黑格尔的辨证观念截然相反,他表示:“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造物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由此可见,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他认为意识决定物质,任何外在事物都是意识的体现。而马克思表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所以马克思与黑格尔辩证法的不同之处为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而且文中他也表示了自己在三十年前当黑格尔辩证法流行的时候就已经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

但是,当他写到这本书的第一卷时,发现当时在德国知识界发号施令的一些自负的模仿者们把黑格尔辩证法当作毫无意义,他感到了愤懑,可见,马克思并不是心胸狭隘之人,他尊敬所有伟大的思想家,他也深知观点的不同并不会导致人与人的对立。他表明,黑格尔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自己也是他的学生而且从他的辩证法中汲取了教训并加以改正。他厌恶那些模仿者们对黑格尔的态度并且无比尊重黑格尔。这让我对马克思的敬佩之心冉冉升起,他不惧资本主义的压迫,不曲意逢迎,即使观点不同但他依旧尊敬且谦虚,他有自己的立场并坚定不移,我惊讶于他敢于面对死亡和威胁的勇气,同时对他先进的思想而敬佩。虽然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是神秘的,但他是第一个全面的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不论是谁都不可否认他对辩证法做出的意义。马克思认为黑格尔辩证法神秘外壳内蕴含着合理内核,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其中的合理内核,抛弃了他的唯心主义体系,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在文章中,马克思明确表明了自己的辨证方法以及对黑格尔的尊敬,并且驳斥了德国资产阶级代言人对《资本论》的恶意攻击以及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轻蔑。同时,他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的同时也包含了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使得其引起了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愤怒和恐怖。在此,我理解的马克思所说的“现存事物”为资产阶级。他认为,资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之后会逐渐走向衰落,而《资本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且将成为无产阶级的理论存在。 所以这些言论使得资产阶级代言人感到了愤怒与恐怖,读到这里,同时我感慨于马克思的勇敢与担当。在反对资产阶级这条道路上,马克思一直都坚信无产阶级一定会战胜资产阶级。

在文章的最后,马克思再次表明“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地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读完这篇文章,在我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这样的画面:占主流地位的资产阶级们热衷于对资本主义的赞美而对尖锐的社会矛盾视而不见,在爆发了几次无产阶级运动后资产阶级变得越发保守和反动,而无数个夜里有两位胸怀理想的年轻思想家在屋内探讨着新的理论与思想。我不禁感叹马克思的伟大,他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黑格尔的理论并取长补短;他愿意称自己为黑格尔的学生不愿让那些模仿者去忽略黑格尔的贡献;他愿意成为历史担当不惧困难去迎接新的时代;他愿意在当时那个社会与资本主义斗争,用毕生心血为后人留下了《资本论》这本书。所以,《资本论》成为了一部震古烁今的著作,马克思成为了伟大的哲学家。



品味经典第25

品味经典报告

文献:

2020-2021-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

学生笔记:

此次的思政经典文献阅读环节,我自行在网上查找了两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我阅读的文献一篇来自于央广网每日一习话中报道的习主席的题为始终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这篇文献出自202098日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我阅读的另外一篇文献则是来自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一篇发表于20171221日题为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文献。看完这两篇文献,我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以下是我阅读完习主席的两篇文献后的感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精神及诸多优秀品格,同时也培育了中国人崇高的价值追求。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国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支撑中华民族历经困难、浴火涅槃的精神动力源泉。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艰巨的但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在阅读完习主席的这两篇文献后,我感触颇深。尤其是习主席在2019129日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上的一席话,更是引起了我深刻的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疫情期间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时代意义,彰显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防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展现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实力;彰显了中国力量、中国效率,而这一切成效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激励。正是因为我们在疫情期间正确把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才使得我们能够在疫情期间正确利用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来武装自己、激励自己,积极面对疫情带来严峻挑战,用实际行动来向全世界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深刻的内涵和最生动的特征,来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义先于利以民为本兼善天下的中国情怀。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许多人选择了舍小我为大我、共赴国难、精忠报国,谱写下最美丽的篇章。全国各地300余支医疗队伍、四万名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奔赴抗疫前线,成为最美逆行者,还有广大的公安民警、机关干部、社区工作人员等默默付出着,他们用实际行动阐释爱国主义的内涵,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刻入中国人骨髓中的强大力量和独特魅力。中国作为此次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为世界其他国家争取了宝贵时间。面对国内严峻疫情的同时,中国仍不忘对其他国家施以援手,专家交流、口罩疫苗等医疗物资的援助,中国人始终不忘兼善天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会我们的优秀品格付诸实践。此次的疫情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实践再到发展的过程缩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疫情让我们明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精神力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此外,受到习主席之言的影响,我还认识到: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也是我们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一环。习总书记曾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现如今,我们面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想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就必须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个人层面,要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积极学习和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层面要坚定四个自信,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复兴。我们亟待对我们所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开发、精心整合,充分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精心展示。例如:最近不久的三星堆黄金面具等文物的考古就运用了“3D模型、三维激光扫描等高新技术的运用,并初步证明了近期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大多与中原许多同时期墓葬中出土的一致。在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事实的同时,也证明了中华多民族文化的融合过程,更加有利于我们文化认同感的形成,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的话: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就一定能够建设好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筑牢妆花儿女团结奋进、一往无前的思想基础。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在党的号召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将其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我相信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滋养下的中国人民亦将更加自信自强!我相信,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预示着中华文化的未来会更加繁荣,中国的未来也将更加富强!


品味经典第26

我以止水弄浪潮

百年以前,我们还手捧马克思主义熙攘游街,百年之后,我们已然走出自己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接着,探月工程及月背,北斗卫星笼全球,一带一路创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百年前连构思都不曾出现的梦,已在百年之后纷纷兴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了,在青年人的推动下踏着时代的车轮来了。

回望来路,青年知青们用双手在中国贫瘠的黄土地上开荒锄土,养育了十亿人口;展望未来,改革开放四十余年,量子问天、北斗盖天、天龙下海,青年工程师们用智力劳动将新时代的中国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心,这一切都离不开青年人的努力与奋斗。

熊培云曾说:“心灵温暖者,亦身体力行,脚踏实地。”从某种意义上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心灵不止于温暖,还应是灼热的一片赤子之心,一派对自我的能力完善的追求,一腔对国家命运的热血。

青年者:发明本心

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有言:“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内心世界。”本心于我而言便是心灵的善良与宽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婆娑世界,生而为人,伦常乖桀,立见消亡,釜底抽薪,波澜平地起,盖青年处事之道,亦以“善字”自养。以赤子般的双眸看到他人与世界的美好,以善良、平和的心灵与世界对话。:“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比养其心。”当代青年,应怀赤子之善,成君子之事,以灼灼星光涵养心灵,以白雪之洁着世界之色,方能肩负时代大义,秉承初心,为国家崛起而奋斗。

青年者:自强不息

有人说,成功的锋利在于永远拿出獠牙让人屈服,一些人选择屈服逃避、一些人选择勇往直前,新时代青年,在未知的前路中,理应自强不息,踏泥而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的演讲中所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对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颂歌》中有这样一句话:“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马云的成功在于他未曾放弃对科技的追寻,刘强东的成功在于他未曾放弃对物流的探索,乔布斯的成功在于他未曾放弃对软件的优化......在追寻梦想的路上,只有不断坚持内心的追求,永远热爱、永远勇敢、永远自强不息才能够去抵挡黎明到来前的黑暗。

青年者:坚定自我

比尔盖茨曾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脖子以上。”不同的人在面临同一终点时有不同的选择。汉初三杰韩信在刘邦大破城门,众人皆在欢喜庆祝时,唯独他想到将秦朝的典章古籍收集起来,以此为基础创立了汉朝的户籍管理制度。唐朝著名宰相房玄龄在大唐初建之时选择接见贤能之士,致之幕府,为太宗所用,奠定了贞观之治的基石。重庆知府彭大雅在民众一片反对之声中坚定修筑钓鱼城,启石砖墙,为抵御蒙古人的进攻立下汗马功劳。习近平总书记也说:“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与众不同的选择往往就是通往目的地的最佳路线,青年人,当坚定自我选择,闯出一片天地,为国、为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人生如逆旅,时而骄阳正烈,时而风雨连绵,时而愁云密布,青春,就在未知的前路中蹒跚,长关下,雄关漫道真如铁,我辈青年是行人,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盖将艰难困苦渡尽,玉汝干成,浪遏飞舟。

阅读文稿详细出处:《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上一条:2020-2021-2优秀报告参赛作品展(真情传递)
下一条:2020-2021-2优秀报告参赛作品展(明晰意见)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院办电话:023-62769584
研究生办电话:023-62760210

Copyright© 2015-2024,1683168诸侯快讯足球 - 16831683诸侯快讯入口;All Rights Reserved.